怀孕8个月时,我第一次在母婴店看到待产包货架,瞬间头皮发麻——货架上堆着“30件套”“50件套”的待产大礼包,从产妇收腹带到婴儿肚脐贴,琳琅满目却价格不菲。一旁的销售员热情推荐:“这套最全,生完孩子样样都用得上!”我差点冲动下单,直到闺蜜小林拦住我:“别买!我当初囤的待产包,一半都没拆封。”
后来,我采访了三位刚生完宝宝的宝妈,整理出这份“实战派”待产清单。现在女儿已经半岁,回头再看,这份清单确实帮我省下至少3000元冤枉钱。
妈妈用品:舒适比花样重要
我至今记得住院时隔壁床产妇的尴尬:她带的蕾丝哺乳衣好看却不透气,喂奶时前扣死活解不开,急得满头汗。后来护士长悄悄建议:“选纯棉前开扣款,再带条哺乳巾,比什么都强。”
卫生用品也有讲究。产后第一天我用夜用卫生巾,结果发现产妇专用款更宽更长;一次性内裤更是神器,恶露期每天换一条,省去家人帮忙清洗的尴尬。最庆幸的是听了产科医生的话,没买“月子牙刷”——普通软毛牙刷搭配温水,完全够用。
宝宝用品:安全比“网红款”实在
表妹曾送我一套婴儿礼盒,里面的连体衣带着亮片和纽扣,结果被我妈当场退货:“新生儿穿和尚服最安全,这些装饰品容易刮伤皮肤。”果然,女儿出生后,两件纯棉系带和尚服轮流换洗,比任何华而不实的款式都实用。
关于纸尿裤,我也踩过坑。孕期囤了3大包NB码,结果女儿出生就8斤,直接跳过了这个尺码。后来学聪明了:先备1包,不够再随时买。
证件包:一个文件袋解决战斗
生孩子那天,老公手忙脚乱翻背包找证件的场景堪称喜剧。后来我们把身份证、产检手册、银行卡统一放进透明文件袋,还贴了标签。办理住院时,护士都夸:“你们这准备得专业!”
现在每次看到新手妈妈对着待产包清单纠结,我都会分享这条心得:医院不是荒野求生,真正必需品的数量,可能比你想象的少一半。与其焦虑“带不够”,不如留点预算,等宝宝出生后按需购买——毕竟育儿路上,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