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新手妈妈在母乳喂养初期都会经历乳头疼痛、皲裂甚至出血的问题,不少人将其视为“必经阶段”而默默忍受。事实上,国际泌乳顾问协会(ILCA)明确指出: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,而非正常现象 。研究表明,90%的哺乳疼痛源于错误的含乳姿势,而通过科学调整,妈妈完全可以实现无痛亲喂。
错误姿势的三大隐患
乳头浅含 :当宝宝仅含住乳头时,牙龈和舌头会直接摩擦乳头根部,导致皲裂。这是因为乳汁主要存储在乳晕下方的窦腔中,只有压迫乳晕才能有效泌乳。
身体分离 :若宝宝腹部未紧贴妈妈身体,为够到乳头不得不仰头拉扯,这种“伸脖子”姿势会使下颌无法充分包裹乳晕,同时造成母婴双方肌肉紧张。
妈妈弓背 :长期弯腰喂奶不仅引发腰椎间盘压力倍增(可达直立时的2.5倍),还会因视角受限难以观察宝宝含乳状态,形成恶性循环。
三步法实现无痛含乳
第一步:搭建“哺乳工程”
• 选择有扶手的沙发或椅子,用腰靠支撑腰椎,保持脊柱中立位。
• 在大腿放置哺乳枕,将宝宝抬高至与乳房平齐,避免肩部下沉。
第二步:触发觅食反射
• 用C型手法托住乳房,轻触宝宝上唇人中处,刺激其自主张大嘴(口径≥140°时为理想状态)。
• 等待类似打哈欠的张口时机,而非强行塞入乳头。
第三步:深含乳验证
• 快速将乳头及乳晕送入宝宝口腔,确保下唇外翻包裹住乳晕下部(肉眼可见2/3乳晕被含住)。
• 正确含乳的黄金标准:宝宝脸颊圆润无凹陷,吞咽声规律(每分钟1-2次),妈妈仅感受轻微牵拉感而非锐痛。
损伤后的科学处理
若已出现乳头破损,建议:
• 暂停亲喂24-48小时,使用医用级吸奶器维持泌乳(档位以不疼痛为前提)。
• 清洁后涂抹纯羊脂膏(纯度≥99%),其透氧性可促进上皮细胞再生。临床数据显示,正确护理下乳头伤口愈合时间可缩短至72小时内。
母乳喂养本应是温馨的亲子互动,而非痛苦的忍耐。掌握解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,每位妈妈都能享受这段特殊时光。如调整姿势后仍持续疼痛,建议及时咨询国际认证泌乳顾问(IBCLC)排查舌系带过短等器质性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