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妈妈对剖宫产恢复有 “想当然” 的认知,比如 “术后不能洗头洗澡”“要躺到出月子”,这些误区会耽误恢复,甚至引发问题。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!
误区 1:术后不能洗头洗澡,会落下月子病
真相:术后 7 天如果伤口没有渗液、红肿,就可以用温水洗头洗澡(洗头用吹风机及时吹干头发,洗澡别泡澡,选淋浴,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)。长时间不洗头洗澡,头皮和皮肤油脂多,容易滋生细菌,反而可能引发感染。
误区 2:术后要 “大补”,多喝浓汤能下奶
真相:术后 1 周内肠胃功能没恢复,多喝浓汤(比如鸡汤、猪蹄汤)会油腻难消化,还可能导致堵奶。正确的做法是:术后 1-2 天吃清淡流质食物,术后 3 天开始慢慢加蛋白质(鱼、瘦肉),术后 1 周再适量喝清淡的汤(比如蔬菜汤、鱼汤,别只喝汤不吃肉,肉里的营养更多)。
误区 3:术后不能下床,躺得越久恢复越好
真相:术后 24 小时就该在家人帮助下下床走动,长时间躺着会导致肠粘连(肠道蠕动慢,容易粘在一起)、下肢血栓(血液流动慢,容易凝固),还会让恶露排不出来,影响子宫恢复。每天适量走动(比如每天 3 次,每次 10 分钟),才有利于恢复。
误区 4:术后伤口疼,忍忍就过去了,别吃药
真相:术后疼痛太严重会影响睡眠(睡眠不好会耽误恢复),还可能让妈妈情绪低落。医生开的哺乳期止痛药是安全的,不会影响宝宝吃奶,疼的时候及时吃,能让妈妈休息好,反而恢复更快。别硬扛,“忍痛” 对自己和宝宝都不好。
误区 5:剖宫产妈妈不能母乳喂养,会影响宝宝
真相:剖宫产妈妈和顺产妈妈一样,都能母乳喂养,而且初乳(产后 7 天内的奶)富含免疫球蛋白,对宝宝很重要。术后只要身体允许(比如麻药过后不头晕),就能让宝宝吸吮乳头,宝宝的吸吮还能促进子宫收缩,帮助恶露排出。别因为 “怕疼” 或 “觉得自己没奶” 就放弃母乳喂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