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白天能自己上厕所,可一到晚上就尿床,这是许多家庭在如厕训练中遇到的共同挑战。其实,夜间如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它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孩子的生理准备。与其焦虑,不如将这段时光视为亲子共同成长的温馨旅程。以下三步,能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告别尿床,拥抱“夜间自主如厕”的成就。
第一步:睡前准备——营造安心的入睡环境
孩子的夜间控尿能力尚未成熟,睡前的小细节尤为重要。可以这样做:
减少睡前饮水量 :睡前一小时尽量避免大量饮水,尤其是牛奶或果汁,但不要让孩子感到“口渴”的困扰,平衡是关键。
养成“睡前排空”习惯 :就像刷牙一样,让孩子在上床前先去一次小马桶,让膀胱轻松入睡。
防水垫的妙用 :在床单下铺一层透气防水垫,既能减少尿床后的清理负担,也能避免孩子因“犯错”而紧张。记住,尿床不是错误,只是成长的一个阶段。

第二步:捕捉“尿床信号”——温柔的夜间引导
孩子尿床前常有小动作,比如翻来覆去、轻声哼唧或手脚蜷缩。这时,家长可以:
轻声唤醒,陪伴如厕 :用温暖的声音说:“宝贝,我们一起去小马桶吧。”牵着他的手,陪他完成如厕。一开始孩子可能迷迷糊糊,但你的陪伴会让他感到安全。
正向反馈 :哪怕孩子只是半清醒地配合,也要表扬:“宝宝真棒!下次我们试试自己醒来哦!”逐渐帮助他建立“尿意-起床”的条件反射。
第三步:逐步放手——信任孩子的成长节奏
当孩子连续几天不尿床,或能主动说“我要上厕所”时,说明他的身体和意识都在进步。这时可以:
减少干预 :尝试不再主动叫醒,让孩子自己感知尿意。偶尔尿床也没关系,轻松地说:“没关系,下次记得叫妈妈就好。”
庆祝小胜利 :用贴纸、小奖励或一句“你长大了!”强化孩子的成就感。
最后的小贴士 :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有的几周就能适应,有的可能需要几个月。不要让比较带来压力,而是用信任和鼓励,陪孩子度过这段成长的探索期。毕竟,那些深夜里的轻声提醒和清晨的拥抱,终将成为你们共同的温暖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