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知名母婴门户网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地图

您现在的位置:育婴中国 > 学龄前>> 感情教育 > 正文内容

学龄前孩子情感的教育
点击数: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

  现实生活中,不少家长忽视对学龄前孩子进行情感教育,导致孩子的智能、个性及人格发展存在缺陷。那么,怎样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,培养孩子健康、快乐的情感呢?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郑三元博士认为家长们可做以下尝试。

  让孩子学会识别情感

  方法1:建立情感词库。教会孩子明白一些具体的词汇,如“失落”、“内疚”、“孤立”等,这有助于让孩子从一种混乱的感情状态中走出来,进入正常的感情状态,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,更好地与人交流。

  方法2: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时机。文学作品能通过准确而又细腻的情感描摹,使幼儿逐渐学会识别、体验别人的情感,从而成为情感稳定丰富、情操高尚的人。例如,《三只蝴蝶》表现了同伴间的友爱之情,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故事时,应告诉孩子故事中各个角色表达的感情是什么,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互相友爱。

  方法3:做观察情感的游戏。外出时,可让孩子观察带有各种不同情感的人,他会看到高兴的人、困惑的人、烦恼的人、害羞的人、紧张的人,这样能使孩子增强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。

  让孩子学着描述情感

  孩子都曾体验过多种情感,但不能准确表述,需要家长耐心指点,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,为其进一步的情感发育奠定基础。

  方法1:当孩子出现情绪时,家长要接纳他,并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心情:“你生气了吗?”“妈妈知道你厌恶这只小虫子。”以后,家长就可以直接询问孩子:“告诉妈妈你怎么了?”

  方法2: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图画书上各种动物和人物的表情,分析这些动物和人物处于什么样的情感状态。

  方法3:做表情猜谜游戏。挑选表情丰富的照片或图片,遮住其中的一半,让孩子只看到露出来的另一半,猜猜其中的动物或人物是什么表情。

  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

  由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,因此不论家长多忙,都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,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、冷漠等不良情感。

  方法1:父母要避免由于不能陪孩子而产生“过度补偿”的心理和行为。过度迁就、溺爱孩子,会给孩子养成不良的情感埋下伏笔。

  方法2:当父母实在不能陪伴孩子时,要向孩子“请假”,让孩子学习理解大人。另外,让孩子学会跟父母通电话,不但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,还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。

  方法3: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。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建立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,家长不要向孩子宣泄自己的“垃圾情绪”,对孩子发无名火。

 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

  缺乏“爱的教育”会延误孩子的情感发展。一个对家人都不知道尊重、感恩和回报的人,怎么会人格健全、品性优异呢?

  方法1: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,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。家人生病时,告诉孩子病人需要他照顾,让他帮着削水果、倒水等。平时下班回到家可以跟孩子说:“妈妈累了,想躺一会儿,你给妈妈拿一个靠垫吧。”家长时常有意地“懒”一下,有利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。

  方法2:让孩子为家长过生日,这是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的好机会。孩子为家长准备礼物,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语,都是对孩子积极的情感熏陶。


编辑:
热门文章
更多热点推荐